陆表环境与管理 Research Group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glish

首页 >> 主要成果 >> 论文 >>

营养安全目标和资源供给约束下中国粮食安全研究

2023-02-27 | 编辑:管理员

文章导读

国民营养与粮食安全的保障不仅涉及到膳食结构与人体健康,也受到农业生产活动、资源环境压力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状况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而水土资源稀缺性已成制约粮食安全和营养供给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开展营养安全目标与资源供给约束下评估中国现有粮食安全状况,并给出粮食安全的保障策略。本研究基于中国1990—2019年城乡居民膳食消费数据,评估了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状况,分析了营养-资源-粮食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框架建立了区域居民营养-资源-粮食(NRF)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了中国2000—2019年NRF系统的安全水平其时空演化态势。

研究结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食物消费质量明显提升,恩格尔系数从45.51%下降到28.54%。与1990年相比,蛋、奶、水产品和禽肉的人均消费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图1),分别提高了1.77,2.77,2.56和4.77个百分点,食物消费结构正由“以粮为主”快速向“摄入丰富”转型。

1.jpg

图1 中国1990—2019年城乡居民能量摄入的主要食物来源

中国居民膳食结构的转变也带来了膳食质量和营养水平的提升,但城乡居民营养不平衡。2000-2019年居民人均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重分别提高了2个和11个百分点,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有所下降了15个百分点(图2)。受蛋奶和禽肉等动物性食物等摄入量增加的影响,蛋白质与脂肪总量中动物性蛋白和动物性脂肪所占的比重有了一定增长。城镇居民居民摄入能量相对稳定,人均摄入能量2021.41 Kcal,蛋白质65.85 g,脂肪49.51 g,碳水化合物328.10 g;农村居民人均摄入能量2476.10 Kcal,蛋白质59.12 g,脂肪33.52 g,基本达到了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城市居民膳食结构更趋近合理水平,而乡村居民“以粮为主”的膳食结构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比重较高。然而,随着乡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向多元化转型,城乡居民在营养结构上的差距正逐渐缩小。

2.jpg

图2 1990-2019年中国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每日热量供应(绿线为推荐比例)

在宏量营养素结构的空间分布上,北方地区偏向为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和脂肪的膳食结构。相对而言,南方地区则相对会摄入更多蛋白质和脂肪(图3)。华东和中南地区膳食更合理,人均能量摄入2083.40 kcal/d,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平均供能比分别为13.29%、65.17%和21.50%,而西北和华北地区膳食结构中碳水化合物摄入比重偏高,平均达68.81%,而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比分别仅为13.29%和19.76%。

3.jpg

图3 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膳食能量及产能营养素供能比

中国2000—2019年NRF系统的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数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其中,压力指数在波动中略有增加,由2000年的0.038增加到2019年的0.042。在状态指数上,NRF系统状态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在响应指数增幅最大,由2000年的0.019增加到2019年的0.080,上升了321.05%,年均提高16.05%,说明2000—2019年间,关于保障粮食安全和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政策响应力度不断增强。具体表现为:2000—2019年间财政支农和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其中,农业有效灌溉比例和单位面积机械动力提升明显,相较于2000年分别增加了20.18%和81.38%。此外,提升区域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经济投入也持续增加,节水灌溉比例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分别增加了69.61%和77.20%。

4.jpg

图4 中国2000-2019年居民营养-资源-粮食系统安全趋势

从空间分布上来看,中国NRF系统安全的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数存在空间聚集性。2000-2019年,西南、华南和华北地区的压力指数均较高,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地区的压力指数逐渐升高。整体上,全国压力指数的保持稳定,省际间压力指数的差异性呈减小的趋势。状态指数随时间变化主要呈增加的趋势,高值区域逐渐从东北、西南和华南逐渐向华中、华东地区扩展。在2015-2019年,状态指数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华东和华南地区。响应指数在2000-2019年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且省际差异逐渐增大。

5.jpg

图5 中国2000—2019年居民营养-资源-粮食系统的压力、状态与响应指数的空间分布

结论与讨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生活在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改善。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正由“以粮为主”向“摄入丰富”快速转型,居民膳食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但城乡居民营养并非平衡。随着乡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向多元化转型,城乡居民在营养结构上的差距正逐渐缩小。未来膳食营养优化应遵循:提升蛋白质摄入质量,防范脂肪过量摄入,提高优质碳水摄入量;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宏量营养素合理摄入为主要目标,通过食物消费结构改善,实现居民膳食营养提升。当前,中国NRF系统安全水平处于持续改善的状态,且压力和状态的改善主要得益于政策的积极响应。新时期消费转型和绿色消费给粮食生产和消费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应开展兼顾粮食安全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行为。在土地制度方面,要集约利用土地、推进土地流转、打通农村和城市边界的政策和维护农民权益的政策;在治理方面,需要建立在营养与粮食方面的政府跨部门协调机制(卫生、农业、财政等),将健康和营养结果纳入各级政府的绩效考核,加强用数据定量化的监督和责任机制。

原文信息:

Han, Z., Zheng, X., Hou, L., Xiao, N., Deng, X.Z. Changes in China’s food security driven by nutrition security and resource constraints. Environ Dev Sustain (2023). https://doi.org/10.1007/s10668-023-03042-1

陆表环境与管理 Research Group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京ICP备2023001490号-1